您好,欢迎访问本站股票配资开户网站平台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596123666

6 月 27 日新三板内部分层,创新层企业缘何热衷转板上市?

配资365之家 配资之家 2025-08-24 10 次浏览 0个评论

<{配资之家}>6 月 27 日新三板内部分层,创新层企业缘何热衷转板上市

6月27日起,新三板正式实施内部分层管理,现有7639家企业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其中953家进入创新层。在新三板企业直接转板创业板仍然遥遥无期的情况之下,通过新三板的“分班考试”,成为创新层标的企业,是一件令人兴奋不已的事。按常理来说,进入创新层意味着企业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政策以及资本市场的红利,在流动性、估值、融资方面可谓是占得先机。然而,不仅是一些“准创新层”的企业,甚至连天地壹号、恒信玺利等一些已经进入创新层的企业,都正在计划着“转板”上市,“逃离新三板“。

优质企业热衷“转板”上市

不管是对于投资者还是企业,“转板”上市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是成功转板的概率很小。截止目前,新三板以及老三板共有12家企业转板成功,约占新三板企业数量的0.2%。其中有2家在中小板上市,有10家在创业板上市,等待的时间少则一年多,多则七年。

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转板创业板概率低_老三板和新三板的区别在哪里_新三板优质企业热衷转板上市原因

尽管15年来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转板机制遥遥无期,但是新三板的“学霸”企业对转板依然趋之若鹜,大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架势。截至6月27日,正在接受IPO辅导的新三板企业多达139家,而拟IPO企业大多属于7000多家企业中的优质企业。

老三板和新三板的区别在哪里_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转板创业板概率低_新三板优质企业热衷转板上市原因

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转板创业板概率低_老三板和新三板的区别在哪里_新三板优质企业热衷转板上市原因

新三板优质企业热衷转板上市原因_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转板创业板概率低_老三板和新三板的区别在哪里

“转板”成功的好处

优质企业如此青睐“转板”,是因为“转板”成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转板”后估值水平明显上升。对比7月8日与企业转板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值涨幅最大的的康斯特,市值从0.18亿涨到50亿,涨了200多倍,涨幅最小的世纪瑞尔也涨了5倍。暂时不考虑不同时间中国资本市场整体估值的变化,A股市场的股价明显比新三板市场的高出不少。

二,“转板”企业融资能力明显提高。12家企业中,有5家在新三板进行过融资。融资金额最高的世纪瑞尔募得的资金仅为8700万元。而转到A股后,这些企业的融资能力明显提高 ,12家企业上市以来均进行了融资,融资总金额最小的是康斯特,为1.84亿元,而融资总金额最大的久其软件募得资金为15.35亿元。而这两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期间都没有进行过融资。

三,转板后流动性得到了提高。流动性不足是新三板长期以来的症结所在,也是目前新三板无法实施竞价交易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流动性不足使得市场难以对新三板企业进行精确地估值;另一方面,投资者在考虑投资之时担忧退出的问题。与此相比,A股的市场流动性。1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期间日均换手率都在1%左右,而上市以来日均换手率均大幅提升。最晚“转板”的合纵科技,换手率的改善最为显著,从0.49%上升到12.59%。由于企业市值也大幅增加,因此日均成交额的提升更为明显。新三板挂牌期间,12家企业的日均成交额大多在10万元的级别,最高的东土科技只有351.15万元。而12家企业“转板”后的日均交易额大多是亿元的级别,最少的佳讯飞鸿也超过了5千万。

四,上市能带来品牌效应和资源互动。上市等于给企业贴上了“优等生”的标签,对企业提升地位、塑造自身品牌意义重大,以此带来优质的代理商、优质的供应商、人才等资源的互动,特别是人才,有很大的作用。

优质企业的去留,对新三板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创业板为例:

纳斯达克市场的辉煌成就一直是很多国家和地区主政者的梦想。纳斯达克自从1971年诞生以后,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成为美国三大全国性证券交易所之一,总市值约8万亿美元,吸引了欧洲、日本、中国等国竞相模仿,尽管这些模仿者目前还无一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在纳斯达克成长起来的一些“明星企业”,如微软、谷歌、苹果,都选择留在纳斯达克,而并不会去尝试去纽交所上市,尽管这些企业放在纽交所也是巨头的存在。

香港创业板,从一开始设立就被寄予厚望。1999年11月25日,香港创业板开埠,首发7家企业星光熠熠,风头远胜主板IPO新贵。在地位上,港交所给香港创业板的定位是主板市场之外的一个独立的新的股票市场,与主板具有同等的地位。然而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全球股市重挫,香港创业板指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跌去了90%,萧条更甚于主板,许多企业萌生转板之意。从创业板转到主板手续复杂,困难重重,依然有企业前赴后继。2004年,港交所放宽了主板的上市标准,昔日的创业明星Tom公司、金蝶国际等优质企业开始撤出创业板,但转板企业仍然很少。2008年,港交所修订规则为企业转板扫除了障碍,重新定位创业板为主板的“预备板”,却导致香港创业板的优质企业输送到主板,失血过多,融资功能更加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在2000年,Tom公司IPO获得669倍超额认购,当日上涨3.5倍。整个2000年,香港创业板共有47家新公司上市,募集资金148亿,平均每家近3亿港元。而在2015年香港创业板有34家公司上市,募资额只有28亿港元,平均每家仅为8235万港元。如今,香港创业板遍地是一元左右的“仙股”,离“东方纳斯达克”的梦想越来越远。

纳斯达克对比,香港创业板不仅没能留住“优质企业”的心,港交所更是为企业转板“大开绿灯”,导致了香港创业板的崩溃。如今新三板的“优质企业”纷纷对转板跃跃欲试,仿佛是当年香港创业板的缩影。

转板机制的推出不宜操之过急

在4月1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张晓军表示,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转板到主板的相关制度正在研究中。但制度还未出台,依然存在变数。从个别企业的角度来看,选择转板与否是企业的自由。表面上,该制度的推出将能缓解新三板企业专版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但是从香港创业板的经验教训来看,如果过急过快地放宽转板,会导致新三板本来就占少数的优质企业流失过快,对新三板的打击会是致命的,新三板对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我国中小企业开辟便捷的融资渠道的作用也会日趋减弱。因此,转板机制的推出不宜操之过急。

新三板分层,留住优质企业的利好举措

除了不能过急过快放开转板机制以外,给企业尤其是优质企业提供满意的市场环境,包括估值、流动性、融资等方面,改变优质企业“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局面,才有利于新三板市场的长期的健康稳定发展,新三板才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新三板为什么要分层?最直接的原因是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企业之间差异过大。2014年末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是1572家,一年后达到5192家。如此多的企业,如何筛选就成为横亘在投资者面前的重要难题。用监管机构的话说 “实施内部分层有利于实现分类服务、分层监管,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并有效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

6月27日起,新三板正式实施内部分层管理,现有7639家企业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其中953家进入创新层。分层对于进入创新层的新三板优质企业来说,有如下的好处:

第 一,更好的融资环境。当分层制推出后,挺进创新层的数百家公司将知名度提升,受到更多的融资关注。对企业成长来说,融资是重中之重,一旦正反馈形成,与其在创业板排分流至新三板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第 二,更好的流动性。分层制的推出不仅能有效降低投资者搜集企业信息的成本,更能显著改善流动性。对流动性的期待来自多方面,对混合做市的期待,对公募基金入市的期待,对新三板做市商扩容的期待,更有终极的投资者门槛降低的期待,这些都是长远解决新三板流动性的重要步骤。

第三,制度红利。在分层后的差异化制度服务上,分层制将有不少制度红利。监管部门表示,“未来分层实施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将进一步跟踪研究和评估相关制度机制,按照权利义务对等原则,逐步丰富和完善不同层级挂牌公司的差异化制度安排。”

新三板分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从市场的表现来看,企业转板的热情依旧不减。截止6月7日,在800多家IPO“排队”企业中,有172家是新三板公司。而就在分层管理实施前的6月7日,久日新材()、山水环境()等16家新三板公司通过国股转系统集体宣布拟转板。16家公司有8家能达到创新层的标准,即使暂时达不到标准,未来进入创新层也比转板容易许多。不少企业依然宁可”排队“上市也不愿留在创新层。截至6月27日,正在接受IPO辅导的新三板企业多达139家。几经难产的新三板分层制,于6月27日正式推出以来,到7月7日收盘,只经历了27日和28日两个交易日的交投活跃,随后迅速降温,交易量与交易金额重回分层前的水平。新三板分层新推,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监管层妥善合理地应对:

一方面,给予创新层的制度红利没有及时跟上,监管层需要尽快跟进差异化的制度安排。虽然新三板分层管理已经正式实施十余天,但是差异化制度的安排依然还是一片空白。新三板分层不是简单的“论资排辈“,而是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具有不同市场需求的挂牌公司提供与其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平台,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管要求和提供差异化服务,合理分配监管资源,给市场更多地选择空间。差异化制度的设计需要和分层的实践齐头并进。

另一方面,和创业板相比,创新层企业面对的标准更严格、融资环境和流动性却更差,监管层可以趁分层之机放松投资门槛。进入创新层的企业在财务状况的要求和披露方面比以往更加严格,但是分层以来的流动性并不让人满意,创业板对这些企业依然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机构投资者资金门槛为500万元,个人投资者需满足“证券类资产市值300万元以上”以及“两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两条要求。之所以设定较高的门槛,是因为“新三板”的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风险较高。而分层后创新层的企业相对而言比较优秀,管理也更加规范,可以考虑放松门槛让更多的中小投资者进入,投资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资金规模的大小,久期管理的需要对不同分层的公司来作出选择。中小投资者的进入将会明显提高新三板尤其是创新层的流动性公司,改善其融资环境融资环境。

新三板优质企业热衷转板的当下,监管层应理性对待,不宜过快放开转板机制。通过分层设计以及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改善新三板尤其是创新层的市场环境,孵育更多的优秀企业,让新三板市场长期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复制纳斯达克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