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股票配资开户网站平台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596123666

创业板15年:从质疑到核心阵地,投资逻辑待探究?

配资365之家 配资之家 2025-08-12 15 次浏览 0个评论

<{配资之家}>创业板15年:从质疑到核心阵地,投资逻辑待探究?

创业板自 2009 年开板、2010 年指数上市以来,已走过 15 个年头。从最初饱受质疑到如今成为承载中国新经济核心力量的重要阵地,创业板见证了一批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科技企业的崛起,其发展历程与投资逻辑值得深入探究。

在创业板发展初期,市场对其认知模糊,存在诸多争议。2010 年前后,创业板公司市值偏小,投资者对新兴成长行业的估值方法感到困惑,且对企业的 “成色” 存疑。上市后的大幅回调,更引发了 “创业板是否够创新” 的讨论。

当时,板块内企业良莠不齐,部分公司产业方向不明确,甚至有养猪、环保等行业公司,还有一些如今已退市的企业。例如,某以在线视频网站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上市时市场份额与头部企业差距较大,难以展现出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让投资者对创业板企业的发展潜力产生怀疑。

随着时间推移,创业板逐渐步入正轨。2012 - 2015 年,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兴起,创业板迎来牛市,指数从 600 点涨至 4000 点。这一阶段,产业发展呈现出清晰的脉络,经历了从基建阶段(如智能手机制造相关企业兴起)到应用阶段(APP 装机量、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再到生态阶段(少数企业形成闭环生态)的演进。

创业板发展历程与投资逻辑_创业板产业结构演变分析_创业板哪年开始的

不过,部分企业在生态构建过程中未能成功,如早期提出生态化反理念的公司,而抖音等企业则实现了生态突破。在基建阶段,智能手机产业链上的众多创业板企业迅速崛起,从芯片制造、屏幕生产到组装环节,相关企业营收和利润大幅增长;进入应用阶段后,移动互联网应用爆发式增长,短视频、社交、电商等各类 APP 不断涌现,用户数量和使用时长持续攀升,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商业价值;生态阶段的成功企业,如抖音,不仅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还构建了涵盖内容创作、广告营销、电商带货等多元化的生态体系,实现了商业价值的持续增长。

如今,创业板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市值方面,平均市值从早期的中小盘规模发展到如今的 500 多亿,已属于大市值公司范畴;产业结构上,从最初的电子信息、TMT 为主,到如今以新能源为内核,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协同发展;风格特征也从高风险、高成长、高弹性,逐渐转变为弹性下降但业绩增长稳定性上升。据统计,近年来新能源板块在创业板中的市值占比持续提升,众多新能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成长为行业龙头,推动创业板整体产业结构向高端制造和新兴科技领域深度转型。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创业板指数规则也进行了调整。一方面,将最高权重限制在 20% 以内,避免单一个股对指数影响过大,保持指数分散化本质;另一方面,在样本筛选中引入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这一概念聚焦于企业在这三方面的表现,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对社会的影响),剔除 ESG 表现差的公司,提升指数整体经营质量。这一调整使得创业板指数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板块的整体发展趋势,同时也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创业板哪年开始的_创业板发展历程与投资逻辑_创业板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对于投资者而言,创业板投资具有独特的逻辑和策略。在产业发展规律上,可分为怀疑、半信半疑、笃信不疑三个情绪阶段,对应到产业业绩兑现上,分别是无利润讲概念、出现跨时代产品、市场疯狂投资,随后会进入产业出清的休整期,最终进入稳定成长期。不同阶段的估值逻辑和投资机会各不相同。在渗透率提升阶段,企业估值较高,而当行业进入头部公司市占率竞争阶段,估值逻辑则从成长股向价值股转变。

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在行业发展初期,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充满疑虑,相关企业虽然有发展潜力,但盈利模式不清晰,估值主要基于对未来市场的预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认可,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企业业绩开始爆发,市场给予了较高的估值;当行业竞争加剧,市场逐渐饱和,企业开始争夺市占率,此时估值逻辑发生转变,更加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

与科创板相比,创业板和科创板虽然都代表未来科技发展方向,但存在明显差异。市值上,科创板 50 以中市值公司为主,创业板多数公司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业方面,创业板更靠近成熟产业线,业绩波动较小,估值上下限收窄;阶段特征上,科创 50 更具成长性、弹性和前沿性,创业板的成长稳定性更强。从研发投入来看,科创板企业普遍将较大比例的营收投入到研发中,致力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而创业板企业在保持一定研发强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市场拓展,这也导致了两者在发展阶段和风险收益特征上的差异。

在投资策略上,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创业板指数是较为合适的选择。通过一篮子投资,可将未来可能成为巨头的公司纳入其中,避免个股投资的不确定性。在买卖时机上,可依据指数的估值与业绩匹配程度来判断,如 PEG 指标,当 PEG 大于 2 时,可考虑开始卖出,但应分批操作,以避免错过泡沫期收益。

创业板产业结构演变分析_创业板发展历程与投资逻辑_创业板哪年开始的

此外,投资者还应建立对中国科技进步的信念,通过常识判断产业趋势,结合估值变化,运用指数或 ETF 工具进行投资。例如,当市场上新能源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时,投资者可以通过常识判断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再结合创业板指数中新能源相关企业的估值情况,合理配置创业板指数基金。

从资产配置角度看,投资者应明确自身风格,是偏向价值还是成长。若难以抉择,可建立心理账户将两者分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随着利率下行和资管新规的实施,多元资产配置成为必然趋势,投资者需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策略,利用 ETF 等工具搭建组合,以实现长期稳定收益。